法制晚報訊(記者 郭媛丹)在整個十月份,一則 “土耳其購買中國產導彈,訂單金額高達40億美元”的消息一直是國際新聞的熱點。
  10月25日,新華社以“美國就土中軍貿再搞‘小動作’”的標題文章再度報道稱,一家中國企業在土耳其反導系統項目的招標中勝出,美國和北約反覆施壓土耳其。
  就土中正常軍貿,中國外交部方面態度明確,反對政治化正常軍事貿易。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先前表示,中國公司與土耳其的有關合作是兩國間正常的軍貿合作,希望各方客觀理性看待,不應將正常的商業競爭政治化。針對中國軍貿的發展,本文通過業內人士的講述描述我國軍工貿易不同發展時期的特點。
  國際關註
  中土軍貿 欲簽40億美元訂單
  根據媒體報道,9月26日,土耳其國防部長耶爾馬茲宣佈將採購中國“紅旗-9”導彈系統。該項目總價值大約40億美元。
  參與此次土耳其競標的包括美國的“愛國者”、歐洲的“紫苑”、俄羅斯的S-400以及中國的“紅旗-9”(出口型稱作FD-2000)。
  這則消息吸引國內外媒體的原因是中國能從美俄這些老牌武器供應大國脫穎而出一舉中標。從軍火市場角度而言,這是高達40億美元的大單。對於中國軍工企業而言,這是中國防空武器裝備首次賣給北約成員國,取得歷史性突破。媒體賦予其“標志著中國軍工將改變整個國際的格局”的意義。
  新華社25日發表的報道稱,美國駐土耳其大使弗朗西斯·里恰爾多內24日對媒體記者說:“我們嚴重關切這對我們盟友的導彈防空系統意味著什麼。”北約方面近期也向土耳其施壓,以盟友間的通用性和適配性為由要求土耳其重新考慮。
  這項協議最終是否能變為事實還有待觀察,但媒體卻認為,土耳其此舉是為中國防空導彈做了最好的宣傳。
  《航空知識》雜誌副主編王亞男也表示,中國導彈“中標”土耳其有極強的象徵意義,作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是廣義上的西方國家,所以也象徵中國向西方世界出口軍事裝備。
  發展過程
  上世紀80年代 軍企發展進入新階段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軍貿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逐步發展壯大的歷程。
  在軍工貿易出口背後,中國軍工業發展也是一條從無到有的發展之路。根據媒體報道,中國航天信息中心研究員羅開元表示,20世紀50年代,前蘇聯幫助中國建立起了初步完整的軍事工業體系;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是我國軍工企業的完善階段,除了先前的東部沿海地區,我國在中西部地區建立了一批涵蓋了核、航天、航空、艦船、兵器、電子等行業的軍工企業,軍事工業在行業佈局和地理佈局上得到了完善;80年代初,國家對軍工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軍工企業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在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國軍工業逐步發展的背景之下,我國軍工貿易也經歷了三個階段。
  王亞男向《法制晚報》記者介紹,從上世紀50年代後期到改革開放前,我國的軍用武器出口大部分是無償援助給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和友好往來國家 。
  從上世紀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中期,我國實施對少數國家無償援助,其他國家有限援助的政策。有限援助指向該出口國收取一定成本費,或者對方國用農作物產品、工業品進行補償;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國際政治形勢變革,東西方陣營對立弱化乃至最終消失,對外的無償援助基本取消。我國從國際化視野著手,開始國際軍備和軍事技術合作,真正立足市場,做起生意來。
  在“做生意”這個過程中,中國軍工企業從“自己有什麼賣什麼”逐漸演化到“客戶需要什麼就賣什麼”;而且也可以在現有裝備技術上根據要求進行改進。
  王亞男特別提出 “聯合開發”,這個概念,他認為是一個嶄新的突破口。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國銷往巴基斯坦的梟龍戰鬥機,雙方共同投資,技術共享利益共享。
  出口特點
  價格便宜 售後服務還過硬
  日前,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主編平可夫發表文章稱,中國軍工實力快速提升。
  平可夫回憶,不同年代中國軍貿代表團在各類國際展會上的表現有很大差異。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參展軍品技術水平與美、歐、俄有明顯差距。進入21世紀,中國代表團的展品年年更新,且技術水平大幅提升,特別是遠程火箭炮、制導火箭炮、制導炸彈、近程彈道導彈等裝備,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技術水平更是躋身世界前列,有些甚至處於顯著領先地位。
  王亞男表示,中國裝備在某些品種上接近西方國家,比如某型防空導彈、無人機、戰鬥機,在國際上聲譽不錯。
  除了武器性能與西方差距縮小之外,中國的軍備還具有其他一些特點。
  “性能先進,價格適中”是王亞男對中國出口武器裝備所描述的第一個特點。王亞男介紹,中國武器大概比西方同類產品售價低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此外,我國的服務全方位,包括售前、售後及技術支持。王亞男認為,與西方國家不同,中國裝備輸出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在售後和技術支持上有穩定性。有些國家政權更替頻繁,西方國家會在武器售後服務上大做文章。
  我國也根據需求國要求提供改造服務,比如有些國家要求在我國產的飛機或船舶上採用西方引進的電子產品。
  此外,簡單易用也是中國武器的特點。比如說,出口到某國的中國69式系列坦克火勢猛烈,對乘員要求簡單,易於保養,可以馬上投入戰場前線。
  防止泄密
  出口前會調整關鍵設備
  對於中國軍事裝備對外出口是否會造成泄密的疑問,王亞男表示,這種可能性幾乎沒有。
  按照一般國際慣例,國家主戰裝備在服役初期是不會出口的,一方面是出於本國安全性的考慮,出口時間會延後;另外,新裝備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對各種性能進行檢驗。而且在出口時,也會對關鍵設備進行適當調整,比如在敵我識別系統上,有些雷達電子設備是需要保密的,那出口產品會選擇另外的信號特征。而像火炮、坦克等裝備不存在涉密性的問題。
  面臨挑戰
  裝備研發水平低 還需打破“慣性購買”
  據《環球時報》報道,委內瑞拉空軍從中國購買八架“運八”軍用運輸機。2012年11月份,首批兩架“運八”已經交付。
  王亞男告訴記者,目前中國武器裝備出口第三世界國家和地區居多,比如非洲、南美、東南亞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
  《環球時報》記者邱永崢是中國內地為數不多活躍在國際衝突地點的記者之一。他向法晚記者介紹,軍火生意是世界上最大的生意之一,中國的出現是不需要質疑的。不過他也強調了“合法”這個概念。
  在非洲一些國家,如果出現中國製造的武器裝備都是正常的,但均局限於“常規輕兵器,比如衝鋒槍、步槍等輕武器”。邱永崢認為,如果中國的軍用武器出口僅限常規武器,雖然數量上去了,但規模卻被局限在一定範圍內,“好比我國對外出口成批的襪子,也比不上他國一輛車的利潤高。”
  這種現象,邱永崢認為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價格,一個是技術。這兩者之間,技術占了更大的比重。在超級軍工生產大國序列中,中國的武器裝備研發水平低,處於“墊底”狀態。但邱永崢也表示,軍用武器生產這幾年情況好一些,在高精尖上面有些苗頭,他舉例說南美洲某國引進了中國某新型裝甲車。
  王亞男認為, 軍工貿易還存在歷史和政治因素。西方國家很早就開始做武器出口,因此大部分國家都在使用西方裝備,而武器裝備有承接性,進口國不會輕易變更,因此作為後起之秀的中國要打開國際防務合作市場要面臨很大挑戰。
  官方回應
  軍火大國無須指責中國
  在今年3月份,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表報告稱,2008年至2012年間,中國武器出口總量增長162%,成為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國。
  這種排名讓外界定義“中國成為武器出口大國”,也因此受到西方國家指責。
  面對崛起,2013年3月18日,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回應,“中國政府對軍品出口一向採取慎重、負責的態度,在恪守安理會決議等國際法義務前提下,根據本國法規實行嚴格管理。中國的軍品出口遵循三項原則:一是有助於接受國的正當自衛能力,二是不損害有關地區和世界的和平、安全與穩定,三是不干涉接受國內政。”
  此前,國防部發言人耿雁生也闡明瞭我國的軍事裝備出口政策。“中國嚴格遵守聯合國有關決議,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軍品出口管製法規體系,武器出口都是合法的、負責任的。”
  耿雁生引用美國國會研究服務局發佈的報告數據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的武器出口額是極為有限的。“美國2011年向海外銷售武器的協議金額達663億美元,約占全球武器交易協議金額(853億美元)的78%。”他說。
  “西方國家指責中國是沒道理的”。王亞男說,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軍備出口沒法和美、俄這些國家相比,中國占的份額非常小。
  文/首席記者 郭媛丹
  製圖/王榮勝  (原標題:中國軍貿 從援助到做生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i23hico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